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教育部名栏建设入选期刊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黄香伯, 周建梅
2004, 38 (第1): 19-21.
摘要327)      PDF (80KB)(767)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被引次数: Baidu(878)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
孙汉超, 欧阳柳青, 唐宏贵, 刘永东, 何国民, 成协祥, 向德平, 李晓轩, 周治金
2001, 35 (第1): 4-8.
摘要389)      PDF (390KB)(1043)   

以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对全国不同地区城乡2000多户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提出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概念,建立了体育消费行为的系统、行为过程与环节,分析了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类型和倾向。对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逻辑和实证分析。

被引次数: Baidu(565)
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
涂传飞, 陈志丹, 严伟
2007, 41 (第8): 24-31,51.
摘要2261)      PDF (1195KB)(2511)   

研究认为,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是指人类业已创造的和将要创造的能够经由历史凝聚而传承、流变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民族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它是反映并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为该民族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体育都是民族体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由传统体育和非传统体育组成,传统体育又可分为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互有交叉,但两者并不等同,而是并列的关系。

被引次数: Baidu(424)
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
涂传飞, 余万予, 钞群英
2005, 39 (第11): 6-9.
摘要321)      PDF (352KB)(717)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民俗体育的普遍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民俗体育具有内部和外部特征,其中内部特征主要有竞技性、娱乐性、依附性、民族的差异性和全人类共通性等,外部特征主要包括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和观赏性等方面。

被引次数: Baidu(40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郭经宙, 倪湘宏, 张志华
2002, 36 (第2): 18-20.
摘要386)      PDF (84KB)(96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造成高水平人才断层,训练成材率低。其原因是观念和机制、管理造成的。

被引次数: Baidu(366)
论我国高校休闲体育
李晓东, 彭钢
2001, 35 (第5): 125-126.
摘要335)      PDF (169KB)(411)   

分析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存在的弊端;研究休闲体育功用及高校休闲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当前校园休闲体育发展与时代共栖和教改合拍,并构成学生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

被引次数: Baidu(348)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
黄腊梅, 刘重新
2004, 38 (第1): 32-33.
摘要442)      PDF (58KB)(1161)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礼”与“虚静”的研究,揭示跆拳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旨在启发跆拳道练习者健全精神,完善人格,促使其技术的发展、技能的发挥,并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被引次数: Baidu(307)
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顾冬梅
2005, 39 (第4): 30-32.
摘要277)      PDF (84KB)(858)   

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分析,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以物业管理体系对场馆的设施设备维护、场馆服务环境维护实行系统管理,对场馆使用实行合理分割,实现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同步发展。

被引次数: Baidu(279)
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刘胜
2002, 36 (第3): 32-33.
摘要340)      PDF (49KB)(743)   

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主要受健身知识和观念、农民经济收入以及政府的组织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应采取建立健全农村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提高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质量、合理选择锻炼内容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对策。

被引次数: Baidu(262)
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社会需求的相互关系
彭贻海, 王莉, 严精华, 赵淑英, 高连顺, 陈勇军
2003, 37 (第6): 89-93.
摘要358)      PDF (127KB)(748)   

从分析我国体育教育培养目标入手,针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的不足,以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对该专业进行改革的一些看法。

被引次数: Baidu(261)
国内外体育旅游开发的比较研究
周立华
2005, 39 (第1): 23-25.
摘要336)      PDF (258KB)(948)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时尚的现代旅游形式,符合现代旅行者户外活动、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崇尚健康的旅游理念。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的开发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被引次数: Baidu(258)
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
田芳兵
2003, 37 (第2): 130-131.
摘要350)      PDF (95KB)(479)   

中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中学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素养,通过在职进修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被引次数: Baidu(255)
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谢朝忠
2001, 35 (第3): 92-93.
摘要415)      PDF (159KB)(987)   

抓好青少年的足球训练,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基础。文章指出并分析了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观念与管理措施。

被引次数: Baidu(245)
中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刘劲松, 陈盼
2005, 39 (第1): 30-32.
摘要316)      PDF (241KB)(687)   

当前,我国武术产业处于过渡转型时期,基础薄弱,武术产业规模尚未完全形成。发展武术产业,须创建有实力的武术产业运作公司,进行武术产业间的行业整合,开拓武术消费的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居民从事武术健身消费,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武术运动。

被引次数: Baidu(237)
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
何维民
2004, 38 (第5): 39-41.
摘要285)      PDF (73KB)(570)   

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充分运用体育知识去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实践平台。人员组成的不稳定和管理松散是影响高校体育社团文化载体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必须规范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加强高校体育社团文化载体功能建设。

被引次数: Baidu(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
陈永辉, 白晋湘
2009, 43 (第3): 75-80.
摘要1461)      PDF (540KB)(1848)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被引次数: Baidu(230)
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思考
徐佶
2005, 39 (第2): 77-80.
摘要379)      PDF (99KB)(635)   

在总结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态势和分析世界田径运动持续发展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必须按照运动项目规律,完善训练与管理体制,加强科学选材与科技兴体,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优先发展优势项目,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次数: Baidu(223)
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初步研究
黄银华, 张志奇, 张碧涛
2004, 38 (第5): 17-20.
摘要418)      PDF (105KB)(658)   

分析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其基本特点是行政力量推动的培养机制与足球的市场化脱节,高收费下的粗放经营方式成为隐患。必须在法制化的轨道上拓展俱乐部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疏通教育渠道,优势互补。

被引次数: Baidu(221)
CBA与NBA文化层面的比较分析
许永刚, 戴永冠
2005, 39 (第1): 16-18.
摘要389)      PDF (249KB)(1361)   

CBA与NBA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是不同国情的一种综合体现。对比了两种不同篮球文化的层面差异,得出结论:CBA与NBA在两种不同文化氛围中诞生、成长,文化力对两者的作用方式不同;文化力对主体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CBA的发展还在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传统文化价值模式,而且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阻碍新的利益分配方式的产生。CBA与NBA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CBA的发展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个性"。

被引次数: Baidu(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