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齐宇, 刘汉民. 产业集群数字化治理:一个理论框架[J]. 湖湘论坛, 2022, 35(4):116-128.
|
[2] |
朱鹏.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公共服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逻辑主线与未来展望[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6(3):88-94,104.
|
[3] |
余守文, 王经纬. 中、美两国体育产业财税政策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 2017, 37(10):80-89.
|
[4] |
杨六妹, 钟晓敏, 叶宁. 分税制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沿革、评价与未来方向[J]. 财经论丛, 2022(2):26-37.
|
[5] |
张锋. 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功能、价值、困境与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 28(12):1-4,10.
|
[6] |
王文龙, 崔佳琦, 邢金明. 共生理论视域下新型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J]. 体育教育学刊, 2022, 38(2):34-39.
|
[7] |
万相昱, 蔡跃洲, 张晨. 数字化建设能够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吗[J]. 学术研究, 2021(10):94-99.
|
[8] |
雷晓康, 张田. 数字化治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政策路径研究[J]. 理论学刊, 2021(3):31-39.
|
[9] |
李新根, 魏淑艳, 刘冬梅. 国内数字化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东南学术, 2022(2):61-71,247.
|
[10] |
郭高晶. 面向公共价值创造的数字政府建设:耦合性分析与实践逻辑[J]. 广西社会科学, 2022(7):35-44.
|
[11] |
朱峰, 张德利, 尹维增, 等. 数字赋能高质量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路径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23, 44(4):101-107,120.
|
[12] |
胡春艳. 公共服务如何跨越“数字鸿沟”[J]. 人民论坛, 2020(23):62-64.
|
[13] |
邵春霞. 基层治理常规化的数字赋能路径研究[J]. 学海, 2022(3):38-47.
|
[14] |
刘祺. 当代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梗阻问题与整体协同策略[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16-22,59,168.
|
[15] |
廖福崇. 数字治理体系建设:要素、特征与生成机制[J]. 行政管理改革, 2022(7):84-92.
|
[16] |
赵建华, 杜传华. 数字经济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的机制、困境与出路分析[J]. 理论探讨, 2022(2):154-158.
|
[17] |
李帅帅, 杨尚剑. 数字体育、智能体育与智慧体育的概念特征、关系厘正及应用特征[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0(3):328-334.
|
[18] |
祁志伟. 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历程、实践逻辑与历史经验[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39(2):13-23.
|
[19] |
程宣梅, 杨洋. 破解数字化重构的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的力量[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16):111-118.
|
[20] |
徐芳芳. 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结构-过程-价值”理论模型[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44(9):64-71.
|
[21] |
张公一, 郭鑫. 价值共创视角下企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J]. 图书情报工作, 2022, 66(5):53-62.
DOI
|
[22] |
王祥全, 周建. 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逻辑、框架与进路[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3, 57(3):5-12.
|
[23] |
韩志明, 马敏. 清晰与模糊的张力及其调适——以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为中心[J]. 学术研究, 2022(1):63-70.
|
[24] |
高奎亭, 陈家起, 宋杰, 等. 我国现代化城市群体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理论架构与实践优化[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0(3):318-327.
|
[25] |
熊文邦.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认定中的利益衡量与平衡路径[J]. 中国应用法学, 2022(4):189-198.
|
[26] |
周林兴, 林凯. 城市数字化转型视域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研究[J]. 现代情报, 2022, 42(9):16-28.
DOI
|
[27] |
于贵芳, 温珂.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组织行为研究理论综述[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5):895-903.
|
[28] |
徐连明. 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协同障碍与发展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一网统管”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5):133-144,191.
|
[29] |
胡重明, 喻超. 技术与组织双向赋能:应急管理的整体智治——以杭州城市防汛防台体系数字化转型为例[J]. 浙江社会科学, 2022(7):59-67,158.
|
[30] |
朱美宁, 石慧荣. 从有界到跨界:数字时代政府组织变革新趋向[J]. 学海, 2022(3):85-92.
|
[31] |
李川川, 刘刚. 数字经济创新范式研究[J]. 经济学家, 2022(7):34-42.
|
[32] |
姜李丹, 薛澜, 梁正. 人工智能赋能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转型[J]. 科学学研究, 2022, 40(4):602-610.
|
[33] |
刘菲菲, 汪涛. 中国文化与组织行为:本土管理研究的路径探讨[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21(12):51-61.
|
[34] |
陈衍泰, 许燕飞, 郭彦琳. 数据驱动的动态管理能力构建机制研究——以杭州泛嘉集团为例[J]. 管理评论, 2022, 34(1):338-352.
|
[35] |
王佳.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协同机理与实现机制[J]. 地方财政研究, 2022(5):76-83.
|
[36] |
李燕领, 柳畅, 邱鹏, 等. 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本质特性、现实困境与路径机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 43(8):67-75.
|
[37] |
易宪容, 陈颖颖, 于伟. 平台经济的实质及运作机制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6):70-78,242.
|
[38] |
吴颖冰, 戴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政策变迁——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理论[J]. 体育教育学刊, 2022, 38(6):65-69.
|
[39] |
陈朋. 容错机制话语的演进过程、内涵意蕴与实践景观[J]. 探索, 2022(4):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