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342.
|
[2] |
刘鹏, 孙刚. 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困惑与反思[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3):71-74.
|
[3] |
乔凤杰. 因敌而制胜—“武术与兵家”研究之四[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6):101-104.
|
[4] |
薛立强, 梁石云. 中国武术中的“虚”与“实”[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 11(9):21-22.
|
[5] |
王华林. 散打中的虚与实[J]. 科技世界, 2012(20):81,137.
|
[6] |
韩玉柱. 浅析武术散手中的虚实训练[J]. 运动, 2011(22):25-26.
|
[7] |
李印东, 郑兆瑞, 李志坤, 等. 中西方格斗技击特征对比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 55(1):59-64.
|
[8] |
张平安. 从中国武学典籍拾遗中阐释“势”的机理[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5):22-24.
|
[9] |
李建威, 王岗, 王柏利. 中国武术中“势”之要义诠释[J]. 体育教育学刊, 2023, 39(4):69-75.
|
[10] |
李信厚, 马学志. 武术拳“势”之技理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50(12):66-70.
|
[11] |
吴殳. 手臂录[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2] |
马力. 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
[13] |
戚继光. 纪效新书[M].盛东铃,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154-166.
|
[14] |
徐震. 苌氏武技书[M]. 山西: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76.
|
[15] |
揭暄明. 兵经百篇[M].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6:131.
|
[16] |
陈鑫. 陈氏太极拳图说[M]. 上海: 上海书店, 1986.
|
[17] |
陆爱云. 运动生物力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227.
|
[18] |
汪永泉. 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22.
|
[19] |
周继和, 石玉琴, 金玉秀, 等. 弓步刺进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4(1):72-77,85.
|
[20] |
孙建刚. 重剑中不同步法对弓步刺重心的影响及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2(4):67-71.
|
[21] |
彭国强, 杨建营, 夏一帆. 中华武术之“劲”的学理阐幽及训练要义探赜[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56(9):70-77.
|
[22] |
王广虎. 关于人体的平衡机制与理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0, 14(2):47-50,94-95.
|
[23] |
Kuo A D. An optimal control model for analyzing human postural balance[J].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1995, 42(1):87-101.
DOI
URL
|
[24] |
王宗岳. 太极拳谱[M].沈寿,点校.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278-315.
|
[25] |
李文彬, 门高利, 王德明. 人体平衡功能测试系统研究进展[M].人类工效学, 2000, 6(3):45-60.
|
[26] |
渡部和彦, 王芸. 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与“外部干扰适应理论”[J]. 体育科学, 2014, 34(2):54-59.
|
[27] |
徐欣, 温子星. 人体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在老年人防跌倒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11):1254-1257.
DOI
|
[28]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
[29] |
李世明, Tanvi Bhatt. 人体动态稳定性理论及防跌倒扰动性训练进展[J]. 体育科学, 2011, 31(4):67-74.
|
[30] |
Cao C, Ashton-Miller J A, Schultz A B, et al. Effects of age,available response time and gender on ability to stop suddenly when walking[J]. Gait Posture, 1998, 8(2):103-109.
PMID
|
[31] |
Chen H C, Ashton-Miller J A, Alexander N B, et al. Effect of age and available response time on ability to step over an obstacle[J]. Gerontol, 1994, 49(5):227-233.
|
[32] |
Cao C, Ashton-Miller J A, Schultz A B, et al. Abilities to turn suddenly while walking:Effects of age,gender,and available response time[J]. Gerontol Med Sci., 1997, 52(2):88-93.
|
[33] |
TINETTI M E, SPEECHLEY M, GINTER S F. Risk factors for falls among elderly person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 N Engl J Med., 1988, 319(26):1701-1707.
DOI
URL
|
[34] |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 体能测试与评估指南[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291-295.
|
[35] |
尹彦, 罗冬梅, 刘卉, 等.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 体育科学, 2016, 36(4):61-67.
|
[36] |
孙刚.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J]. 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6(3):123-127.
|
[37] |
Shumway-cook A, Woollacott M H. 运动控制与实践(第三版)[M].毕胜,燕铁斌,王宁华,译.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38] |
贾玥. 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1):123-124.
|
[39] |
佩治, 弗兰克, 拉德纳. 肌肉失衡的评估与治疗[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6.
|
[40] |
Maki B E, McIlroy W E. The role of limb movements in maintaining upright stance: the “change-in-support”strategy[J]. Phys Ther, 1997, 77 (5): 488-507.
PMID
|
[41] |
李良根, 李琳. 剑经注解[M].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42] |
朱爱萍, 周觉民. 散手实战中影响人体平衡的生理因素[J]. 湖北体育科技, 1997(3):19-21.
|
[43] |
张宝禹, 吴博, 赵明旭, 等. 武术散打运动员灵敏性测试研究[J]. 武术研究, 2023, 8(6):29-33.
|
[44] |
张建业, 戴羽, 郑旗.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变迁逻辑及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J]. 体育教育学刊, 2023, 39(4):76-81.
|
[45] |
李信厚. 武术散打运动异化现象治理新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6(5):97-104.
|
[46] |
王浓选. 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现状:问题及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4(5):584-589.
|
[47] |
晏西征. 从《梅山拳谱》中的“打法真言”谈梅山武术在实战中的运用[J]. 搏击, 2011,(2):56.
|
[48] |
张孔昭. 拳经.[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8-10.
|
[49] |
白朝蓉. 拳经.[M]. 赤峰: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5.
|